台积电如同高山英特尔则如同低谷而这两者的差距如同经济的海洋让芯片概念股一览名单在科技的风暴中摇摆

美国芯片制造业的未来,是否能与台积电并肩而立,成为了近年来一道又一道焦虑的背景。媒体报道中充满了关于美国在芯片领域落后于人,以及失去生产尖端芯片能力的担忧。这不仅源自地缘竞争对手中国的威胁,也是因为美国似乎已经丧失了掌握核心技术和生产力的手段。

D2D咨询创始人Jonathan Goldberg认为,这一切问题皆为经济挑战,而非科技困境。英特尔虽然拥有一流设备和深厚行业经验,但由于经济考量无法以盈利方式生产18A、3nm级别的芯片。

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军事冲突爆发而不得不依赖外国供应链,即使台积电停止为美国提供服务,这将直接威胁到整个国家经济安全。

对于英特尔恢复自主生产能力所需时间,一般预计政府投入足够资金后,流程能够迅速复苏。但早期阶段良品率极低,只要政府愿意承担这部分损失,以固定的价格购买5%-10%良品率晶圆,便可给予英特尔喘息机会,让其优化工艺提升质量。

产量解决问题,在半导体行业尤为显著,只要承受成本,就能获得足够经验优化工艺提高良品率。台积电崛起之路,其实就是英特尔错过移动市场机遇,使得台积电成为了手机代工厂首选,从而推动产量大幅增长,并完成资本及技术原始积累。

除了政府补贴,新台币带来的间接补贴也是一个常被忽视的事实。新台币尽管自由浮动,但长期与美元挂钩,如《经济学人》的“巨无霸指数”显示,在过去二十年里新台币相对于美元购买力持续下降,与此同时正是台积电崛起时期。这笔贬值补贴使得员工可以接受具有竞争力的薪资,但实际上远低于同行。此举未仅用于出口产品价格优势,更用以打造庞大的人才团队,为公司创造长期价值。

然而,对于如何应对这种局面,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策略。三星晶圆厂可能需要更多财团支持,但内存业务目前占据公司发展重心。而在英国等其他国家也有人呼吁采取类似措施来支持本土产业。在这个全球化、高科技竞争激烈的时代,无论是英特尔还是三星,都需要外界支持才能继续参与这场竞争。

标签: 机器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