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智慧家庭产业论坛展示大厅的展示台前,小李(化名)叹息着:“上市了好段时间,现在一月出货量也就几百台!”他向同行抱怨,最近他们针对智能家居出了一款新产品,尽管创新突出、定位明确,销路依然打不开。
相比之下,老张(同为化名)显得自信满满,他的公司不久前才进入时下热潮行业——智能家居,并且早已与联想达成合作,将产品放入其实体店渠道。“我们准备年销售量达30万个。”小李羡慕地听着。
随着智能家庭兴起,大厂家先后布局,但灵活的中小企业也看到机会。目前来讲,智能家居新产品的销售无非两种:电商跟社会渠道。然而中小企业没有自主成功的电商渠道;同时,由于成本问题,更不可能有自己的社会渠道。有效的方法就是跟上面老张的公司一样,找拥有渠道的大企业合作。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面对拥有渠道的大厂家,中小企业还需“被选择”。
“我们可是联想某个地区的重要合作商,对联想有着较大销售额贡献!”老张称。联想也有自己的智能家居业务,只要符合自身利益,比如销量和产品创新,就能被选为合作伙伴。在整个智能家居火热的当下,大厂家的创新匮乏,而身处众厂家的夹缝中,不易创新的情况更是如此。
随着物联网发展和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每个厂家的战略布局都变得复杂起来。首先互联网企业各种出招,以小米、乐视、百度为主,这些互联网巨头靠电视盒子、智能路由以及各种可穿戴设备等硬件先后对家庭布局;而苏宁、京东也靠自己的电商平台进军智能家居腹地。而传统家电行业,如海尔,则从智能电视、空调等方面拉长战线,不仅寻找合作厂家,更推出了自主APP操作软件构筑专一针对性模式。
尽管市场表面看似繁荣,但背后却是创新的短缺。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企业相继推出的硬件已出现同质化;另一方面,即便是针对传统家电领域,也只能在试水阶段,其未来普及还有一段距离。
相对于大廠来说,小企業最大的優勢就是靈活,可以快速創新。大廠雖然市場規模龐大,但對於細分市場來說則較為保守,這也是小企業機遇所在——可以把目光定焦於細分市場,比如母嬰專用或老人子女健康監控,都有一定的市場潛力。但這種細分市場也決定了其局限性——短期內難以盈利,這正是大廠拒絕的小企業機會。此外,小企業因為成本問題很難建立自己的人口普查和社會銷售通路,所以需要尋求與具有這些資源的大型企業協作才能實現產品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