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年里,美国政府对其本土芯片制造能力的担忧达到了高潮。媒体上充斥着关于美国在芯片制造领域落后于其他国家以及失去生产尖端芯片能力的报道,这种焦虑源于与中国竞争的地缘政治担忧,同时也是因为美国似乎真的失去了生产这些高科技产品的能力。
D2D咨询创始人Jonathan Goldberg认为,这个问题主要是经济问题而非技术问题。也就是说,当下的英特尔仍然拥有生产尖端芯片的技术和设备,只不过从经济角度看,这门生意并不划算。
英特尔在芯片制造领域拥有最先进的设备并且积累了深厚的行业经验,但他们无法以盈利方式生产18A或3nm级别的小尺寸晶体管。这是因为尽管英特尔拥有一流的人才和先进技术,但它们面临的是一个极其挑战性的市场环境,其中包括高度竞争、巨大的研发成本以及不断变化的全球贸易政策。
现阶段,美国面临的一个严重威胁是,如果由于军事冲突而无法自主生产尖端芯片,并且台积电停止为美国公司提供服务,那么这将直接威胁到整个国家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
因此,恢复英特尔等公司自主生产能力变得至关重要。如果政府愿意投入足够资金进行支持,则可以迅速恢复这一过程。然而,在恢复过程中,早期阶段会面临大量不良晶圆的问题,而如果政府能够承担这一损失,以固定的价格购买只有5%-10%良品率的晶圆,就可以给予这些公司“喘息”的机会,让它们优化工艺并提高良品率。
在半导体行业中,产量往往能够解决许多问题,只要能承受住大规模不良产品所带来的成本,就可以获得必要的经验来优化工艺,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此外,由于台积电错过了移动市场的大机遇,它成为了手机制造商首选代工厂,其产量随之激增,并推动了台积电成为全球领先半导体代工厂之一。
除了直接补贴外,还有一个常被忽视因素促成了台积电崛起,那就是新台币带来的间接补贴。在过去20多年里,无论美元如何变动、新台币都一直保持与美元挂钩状态。这使得新台币相对于美元贬值,不断下降,使得雇员薪资相对于国际标准低廉,同时也使得出口更具竞争力。而这种趋势正好符合台积电子此时需要的一切条件,使其能够建立起庞大的人才库,并实现持续增长。
总结来说,无论是通过直接补贴还是间接方式,如货币贬值等措施,都有助于确保那些参与半导体产业链中的企业能够维持自身竞争力。虽然当前的情况显示出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三星可能需要更多财团支持才能继续存在,但无疑,对未来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