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家居项目细节决定物品的未来

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家居项目中,小明(化名)向同事抱怨说:“我们虽然新推出的智能家居产品创新性强,定位明确,但销售量还是只有几百台。”他站在学院举办的智慧家庭产业论坛展示大厅前。小明的公司刚刚进入这个热门行业,并计划今年销售30万个单位。

相比之下,小华(同为化名)显得自信多了。他介绍道:“我们的产品工艺非常优良,我们早就与联想合作,将产品放入了他们的实体店。这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接触到消费者。”这让小明感到羡慕。

随着智能家庭设备的普及,尽管大厂如联想先后布局,这也激发了中小企业创新的灵活性。它们通过发布各种新品来参与这一趋势。目前,智能家居新产品通常通过电商平台和社会渠道销售。但是,由于成本问题,大型电商平台往往不接受中小企业,而社会渠道也是难以获得的大厂独有的资源。

因此,有效的方法是与拥有渠道的大企业合作,就像老张所做的一样。他说:“我们已经成为联想某个地区重要合作伙伴,对联想有较大贡献。”

然而,与大厂家的合作并非易事。大厂需要满足自己的“利益”,即销量必须可观,并且产品创新过关。在整个智能家居火热时期,大型企业正努力为自己的智能家居渠道布局。而身处众多竞争者的环境中,创新确实很难取得成功。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一些互联网企业,如小米、乐视、百度,以电视盒子、路由器以及各种可穿戴设备等硬件开始对家庭进行布局。而传统家电制造商,如海尔,则从电视机、烤箱、空调等方面扩展其业务,不仅寻找合作伙伴,还推出自主APP操作软件,为构建专注于智能家居U+模式打下基础。

尽管外界看似热闹,但实际上,在细分市场上仍有大量空间待挖掘。例如针对特定人群,如母婴或老年人的健康监测服务,都存在巨大的潜力。不过,这种细分策略同时也意味着短期内可能不会盈利,因此不是所有公司都愿意采取这种策略——但却成为了许多中小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手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