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陈建文自然环境监测项目可行性报告中须考虑小数据处理完美的大数据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实现

电子科技大学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陈建文认为,自然环境监测项目在撰写可行性报告时应注重小数据处理,而非追求完美的大数据。现实世界中,小数据的应用往往更为实际和可行。在与学术会议的交流中,陈建文指出,人工智能技术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其持续发展并非仅依赖于几个关键技术,而是受人类对未来的向往所推动。

他提到了AI领域浸淫十多年的自己对于未来观察的一些独特看法:“人工智能之所以会长盛不衰,或是能够不断复兴,是因为它是未来的趋势,是科技发展的大势所趋。”这种向往正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他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即AI在未来可能不会像科幻片中描述的一样完全实现,却也不会停止前进,“每个时间点都会有不同的技术出来,每个时间点的技术成就都不一样。”

陈建文进一步阐述了视频直播作为虚拟现实(VR)阶段性的表现,并强调AR/VR都是人工智能范畴,其核心技术也是AI技术。他相信,将来的人类生活将更加依赖这些先进技术,如全息直播,这种场景在科幻电影里常被描绘,但现在已经逐渐成为可能。

对于家庭生活中的智能化产品,如智能家居、智能音箱等,他持积极态度。尽管目前这些产品尚未普及,但他坚信它们将成为未来家居必备品,就如同汽车曾经从无到有的过程一样。“从算法、环境等因素来看,智能家居、智能音箱它都属于接口设备,它未来可能不一定会是我们目前所熟知的这个形态。”

最后,陈建文强调,在商业化过程中,要形成完整产业链以整合市场,为此挑战巨大的公司提供竞争优势。他认为AI应当更多地作为工具服务于人们,而不是单纯娱乐工具。因此,对于自然环境监测项目而言,不应过分追求大数据完美,而应该关注小数据处理,以确保项目可行性和实际效果。

标签: 智能装备方案

猜你喜欢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