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行业监管升级,人脸识别技术引领安全新篇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网约车服务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成长,截至2017年底,其用户规模达到了2.36亿,增长率高达40.6%。然而,这一快速增长也伴随着乘客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法律问题的频发,为保障乘客权益与人身安全而加强监管成为当务之急。
各地交通管理部门、网络信息办公室、公安机关于2018年9月11日对首汽约车、神州专车等平台进行了深入检查,并明确规定,在派单前必须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对司机身份进行核验,以确保网约车公司不能向未通过审核的司机下单。这一措施旨在规范司机行为,加大网约车服务的安全性。
事实上,人脸识别作为一种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早已被应用于公共交通工具中。Uber自2016年起就开始使用此技术来确认司机身份,而深圳、上海、珠海和成都等城市已经安装了搭载人脸识别系统的人士运输工具。在厦门和重庆,将于今年底推出更新后的出租车配备同类设备。
然而,对于是否采用这种科技手段,有关方面则需要考虑到准确性与防伪措施两大关键因素。一方面,经过多年的研发,我国的人脸识别准确率已经达到99.84%,远超人类认知水平;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已经开发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防伪算法,可以有效抵御假冒生物特征。此种应用不仅能保障行李箱内物品不受盗窃,还能实时预警潜在威胁,如贵阳公交所采用的智能预警系统成功报警103次,将潜在犯罪嫌疑放置在警方视野之中。
此次网约车行业搭载人面识别设备,无疑是该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安防企业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大华股份提供了一套针对网约行业的人面抓拍摄像头解决方案,大华云台摄像机则集成了智能算法以实现自动抓拍功能;云从联合乐视推出了一个将人面检测融入其联网系统的大型项目;瑞为则推出了Recadas硬件产品,该产品能够分析并记录驾驶员行为以降低风险事故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此次监管升级标志着未来几年内这项技术将广泛用于公共交通工具,为人们提供更加可靠的旅行体验。而对于那些致力于网络视频录像制式(NVR)及相关软件开发的大型安防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重大扩展市场的手段,是他们市场价值提升的一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