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智慧楼宇频繁动作但市场前景分析报告似难以绘就自然风光

海尔智慧楼宇动作频繁,但市场前景分析报告似难以绘就自然风光。2023年2月16日,海尔智慧楼宇在青岛举办成果暨新品发布会,展示了低碳建筑管理平台、自主创新“楼宇大脑”以及节能型技术等三大创新成果。这些操作如同一位强壮的猛虎,在潜移默化中推广智能生活方式,同时也为海尔家电打响了宣传鼓点。

然而,这样的发布会并不罕见,它们通过黑科技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未来感,试图讲述一个好故事并引导消费者下单。但是问题在于,现在的消费者是否真的如此容易被说动?

今天的海尔已不仅仅局限于家电领域,其在天眼查APP上投资高达67项,其中许多看似不同领域但实际上有着紧密联系,有助于推动整个产业链体系向纵深发展。

智慧楼宇正处于这个过程,它们通过自身能力输出,为产业发展提供示范效应,并带动更多楼宇步入“智慧”时代。行业规模和产业链覆盖范围决定企业生长空间,无疑,智慧楼宇蕴含巨大的商机。不过,要让这头猪真正飞起来似乎并不简单,从目前来看,它依然更像卖家的狂欢,而非市场主流。

以下几方面内容或许值得深思:首先,新事物往往自带“聚光灯”,人们习惯把目光放在它们身上,一旦出现问题便易引发媒体跟风踩;其次,大部分人未亲身经历过智能生活,只能通过商家的蓝图想象;再次,没有人怀疑海尔技术研发实力,但类似新能源汽车品牌,即便投入巨资,也时常曝出负面消息,如自燃或刹车故障;最后,对于房地产领域,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房地产周期结束,以及短期内改变不了基建投资与房地产占比GDP下降的事实。

行业本身不景气,与楼宇是否智能关系不大,因为它不是手机那样可以随意更换的硬件,而是用来居住的大部分人不会因为一时热门而轻易换屋。在笔者的观察中,我们不能只做单个场景的智能化,最终要实现的是场景之间相互结合产生的“组合效应”。

此外,还有技术创新,比如人工智能领域,我们只能预知总有一天会突破,但无法预测何时。这就意味着现在相关技术已经成熟,或许谨慎一些可能更好一些。

作为中年的海尔,不甘心遭遇中年危机,它不断寻求突破自己的方法,就像布局多个领域一样,让外界感觉像是寻找新的标签。此外,由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家电零售额下滑明显,以及存量博弈和行业天花板限制,这使得布局新技术、关注高尚成为对未来谋划的一种方式,可以带来资本市场上的更高想象力。

《互联网+:O2O商业生态破局与重构》提到的一个观点是,即使获得无数荣誉,也难以进入世界品牌百强,因为纯粹家电企业已被明星产业所取代。而今国内家电市场也如此,没有纯粹家电企业了。因此,只有持续大量资金投入及时响应市场变化才能避免落伍。而如果早布局却创新失败,也将导致资源浪费,对经营造成影响,使得企业多元布局中的不确定性增大。

从资本角度看,更倾向于确定性较高的领域。他们认为什么时候新技术能够大规模变现,再进行投资也为时未晚。这也是德国克诺尔IPO成功证明制造业多元化可带来市值反应的情况之一。

目前看来,智慧楼宇承载着前端海尔IOT梦想,以连接硬件与人的生态链路和连接人的服务为核心两层次。在很多头部房企都开始布局自己智能家居平台的情况下,我国智能家居市场增长迅速,但全面爆发仍存在诸多困难,如本地化需求差异化等问题需要解决。

标签: 智能装备方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