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到2018年,两代人的时间,中国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年,中国道路交通信号控制从人工扳动开关到自适应控制,开创了多个“第一”,交通信号控制行业由此发展崛起。
全手工操作
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街上基本以自行车和公交车为主,车流量非常少,交通控制需求低,一些大城市启用的多是手动控制信号灯。大街上在一些主要路口都设有一个岗亭,执勤坐在岗亭里,时刻关注路口的车流量情况,手动控制着开关实行绿灯放行。最早的信号控制机,只能直接对照红绿灯进行简单操作,如何复杂的情况下无法应对,全手工操作成为常态。
自动化控制开启
北京7386工程,被视为中国城市交通自动化控端登场项目。源自1973年的提议,当时王铮部长给吴德市长写信,“要将现代通信技术应用于交通管制和车辆调度上去。”自此中国城市交通自动化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在全国各主要城市迅速开展起来后,不同系统、规模各异的交通信号系统相继建设。
1987年引进SCOOT系统与SCATS系统,为后续十年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期组织研发“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城市交通管理科学》,这是我国自行研发开发的第一个实时自适应城市交通管理系统。这一阶段,我国道路交通信号控端从全手工操作转向引进国外技术,并逐步形成了一批国内厂商。
智能时代来临
2000年后的十年间,我国道路交通信号控端进入应用发展阶段,大范围应用国内研发的一系列道路traffic signal control systems,并发布实施相关标准。在这一时期,由于联网功能增强、设备处理能力提升、检测方式改善以及算法优化等因素,使得国内公路traffic signal control system更加智能化和高效运作。此外,在互联网数据融入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果,如通过摄像头监测并优化signal timing,以及利用海量轨迹数据评估区域实时car traffic flow等。
未来的展望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我们相信未来几十年的时间内,将会有更多令人惊叹的变革出现。我国将继续致力于提高其road traffic signal control system 的智能程度,比如进一步完善基于视频图像处理技术的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以及更精准的地磁感知器等。此外,与其他行业如物流配送、共享单车合作,以实现更有效率、高效率和可持续性的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trategy。而且,我们预见到,这一领域还将迎来更多跨界创新,比如与AI、大数据分析结合,以达到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水平,从而带领整个行业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