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股指11月18日迎来高开,早盘遭遇急挫后企稳反涨,但创业板指表现较弱。午后市场走出单边下挫,全天沪深两市成交额1.76万亿元,较上日缩量688亿元。数据显示,11月14日至18日,上证指数跌幅1.08%,深成指跌5.46%,创业板指跌7.72%。
市场分析认为,短期内可能需要震荡整固,但中期趋势仍然是上行。券商们一致表示,即便短期内资金分歧显著、交易博弈特征明显,也不影响长远看法,因为内部积极因素依旧在积累。
银河证券提醒,本周起市场进入数据空窗期,将从分母端向分子端过渡。虽然当前微观流动性充裕且前期稳增长政策加速落地,但短期估值修复动能有所减缓,更容易受到外部负面因素的冲击。不过,从中长视角看,这种震荡上行趋势和逻辑仍然存在。
民生证券则认为,A场正在从游资风格转向常态化回归,对国内经济修复的减弱也使得市场更接近基本面现实。实物资产尤其受欢迎,如能源、有色金属和船运等。此外,还应关注金融板块、建筑行业以及红利资产如公路、铁路和港口电力等,以及贸易条件允许并受益于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的资本品。
华泰证券则注意到,上周海外地缘政治事件及国内对交易性资金关注导致了市场回调。而美元指数走强或将对风险偏好造成扰动,不过A股10月底点位或可作为支撑,而投资者对于地产修复预期保持中性,与宏观变量引导的合理PE水平相当。
方正证券提出,2025年A股核心矛盾仍为应对国内债务周期问题,并提到国际经验表明预期改善可以打破货币传导梗阻,是走出“流动性陷阱”的关键条件。而政策持续支持下,对下调整空间有限,因此建议保持乐观,同时配置以低位吸筹具备定价权的“安全资产”,以及需求旺盛地区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相关主题。此外还应关注科技创新主题、大型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主题,以及避险属性强烈的红利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