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A股迎来三连跌,全市场超200只个股下跌超过9%。沪深两市成交量缩量,沪指创业板指领跌收3连阴。
数据显示,11月14日至18日,上证指数、深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下跌1.08%、5.46%和7.72%。短期内,市场波动加大,但券商普遍认为中期上行趋势未变。
银河证券分析称,本周起市场进入数据空窗期,是从分母端向分子端过渡的关键时刻。目前微观流动性充裕,加之前期稳增长政策仍在落地,以及财政货币双宽的逻辑尚未破坏,这有助于预防短期估值修复受挫。此外,地产价格、PPI和信贷增速等关键前瞻指标的一致性修复,也将促进分子端预期回暖。
民生证券则认为,A场正从游资风格向常态化回归,对国内经济修复减弱了对政策预期的博弈,同时助于市场向基本面现实回归。实物资产是优先推荐,如能源(原油、煤炭)、有色金属(铜、铝、黄金)、船运;化债主线下,可关注金融板块(银行、保险)及建筑行业。
华泰证券则表示,上周海外地缘扰动与交易性资金关注构成了市场回调底色,而杠杆和散户交易热度有所减缓。在美元指数走强可能影响风险偏好时,A股仍具备一定支撑点,即10月底点位或以下区域。这意味着投资者对于地产修复持中性的态度,与宏观变量相结合后的PE水平相当,因此建议保持哑铃策略,以红利和成长为导向寻找性价比较优的板块,并关注内外需盈利剪刀差反转以及产能出清拐点。
方正证券则提出,在短期内结束对外部因素定价后,将发现2025年A股核心矛盾在应对国内债务周期。此外,一些国际经验表明,对国内债务周期进行改善是打破货币传导梗阻的手段,同时也是走出“流动性陷阱”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政策支持下,不断调整空间有限,而战略上应该保持乐观,并根据以下三个方向配置:低位吸筹具有定价权的“安全资产”;需求面涉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出海链并提升科特估仓位;关注并购重组主题行情。
最后银河证券展望未来震荡上行,并提出了重点配置领域:基于自主可控逻辑与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的科技创新主题;涉及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两新”主题,以及避险属性较强红利板块。在宏观经济数据趋势好转之前,其风险偏好维持低位,从而继续投资高股息红利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