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历程中,伺服电机和减速器被视为其三大核心组成部分。业内专家指出,为了满足国产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需求,国内企业往往会向日本安川、三洋等著名企业采购这些高端配件;而伺服电机的大部分供应则主要依赖于安川,这个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伺服电机制造商之一。至于减速器,这项关键技术的生产商几乎占据了全球市场的80%到90%,处于绝对垄断地位。
在工业机器人的成本构成中,可以看出减速机构占据了成本最高的位置,其比例约为33%-38%,紧随其后的是驱动及伺服电机,它们各自占比20%-25%和10%-15%;相较之下,整个机械结构仅占总成本的20%左右。目前,对于国产工业机器人来说,其核心零部件还主要依赖进口。
基于这样的认识,一种普遍认同的事实是中国需要通过国家或强势企业来主导该领域,并进行长期性的研发投入。这对于提升国内制造本体所需关键零部件,如伺服电机、减速机构以及控制系统等方面至关重要。
然而,在近期的一次中国国际展览会上,我们了解到,有些知名国产企业,如新时达、新松埃斯顿等已经开始实现了自主生产这一目标。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只有那些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能真正获得优势,而这对于中国市场尤其如此。接下来,我们将列举五家在这一领域表现突出的本土厂家:
华中数控
华中数控早已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从传统的数控一代产业链转型成为包括开发、生产与销售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的一站式服务提供者。而且,由于他们擅长工业控制系统、伺服驱动和电力相关产品,他们迅速适应并切入到了新的工业自动化领域。这使得他们能够“顺理成章”地迈入这一新的领域,并致力于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华中数控自1999年起就开始开发用于教育目的及第一代I型系列机械臂控制系统。此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该公司积累了一系列先进技术,并且在关键零部件如伺服驱动设备和电子元件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作为一个拥有高度专业化、高端智能化能力的领导者——华中的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他不仅具备从事精密加工、大型工程项目管理、以及设计与研发工作所需知识,同时也深耕应用智能化技术以提升效率与质量。他正利用重庆市政府倾斜政策支持行业发展机会,将自身产品线拓展至包括重庆在内西南地区,以此实现更快更好的增长模式。此外,由于是汽车电子两个支柱产业基础雄厚,相关行业对高性能机械臂需求持续增加,所以未来前景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