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财经界:2024年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初步统计,2024年前两个月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8.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了1.1万亿元。这一数字,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实体经济在这一时期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增加到了5.82万亿元,这比去年的同期少了9324亿元。看似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气氛严峻。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折合人民币增加了980亿元,同比多增801亿元,这让人感到了一丝希望。
委托方面则是减少530亿,同比多减1037亿,看起来似乎有点令人担忧。但信托领域却呈现出另一种景象,它们增加了1303亿,同比多增1299亿,这或许是一个转机点。
银行承兑汇票方面,也有所变动,加至1948亿,但与去年的946亿相较,有所下降。而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则各自表现出自己的韧性。企业债券净融资达到了6592亿,与去年的1293亿相比较,有所增长;而政府债券净融资8958亿,与去年的3320億相较也有所不同。
最后,我们不能忽略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36億的角色,它虽然与去年的999億相较有所减少,但也显示出了市场对于稳定性的追求。
注1: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金额。这些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他们共同编织着这个复杂又精细的大舞台。
注2:自2023年1月起,一些消费金融公司、理财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三类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被纳入到我们的统计范围之中。这一调整导致“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和“核销”的数据也随之发生变化。在2023年1月末,上述三类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余额8410亿元,当月增加57亿元;核销余额1706亿元,当月增加30亿元。文中的所有数据,都按照可比口径进行计算,以确保每一次跳水都能达到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