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爸爸买了两个某品牌的家居智能摄像头回家,说是为了保护家居安全。过了一段时间,我再回家却发现,爸爸已经将这两个摄像头拆了下来。我问他为什么要吃灰,他并没有说得很详细。不过在最近,我看到了某电视台关于家居智能摄像头安全问题的报道之后,才发现可能我爸爸是在担心另外一方面的安全问题,那就是家居智能摄像头可能会带来的家居隐私安全问题。
据我观察,会购买这些设备的人,一般是出于以下两种需求:第一种,是因为有老人、小孩或者宠物需要照顾,但由于工作原因而无法长期留在家中进行照顾,这时候这些设备就能够起到一个代替观察的作用;第二种,是出于家庭安防需要,将它们放置在门口的位置,作为防盗使用。
可以说,购买这些设备的人,大多都是出于家庭安全考虑而购买。但是,有时候正是那些用来保护家的工具,却反倒成了泄露家庭隐私的大门。
目前市面上的这种设备非常多,在京东里搜索“家居智能摄像头”,共有7500+件商品,其中不乏我们所熟悉的小米(小蚁、米家)、360、中兴等品牌,而排在前几位的产品都有上万条甚至是上十万条的评论,可以推测销量也是非常可观的。
从价格区间来看,这些销量比较高的产品基本都在150-400元这个区间范围以内。这不是特别高,不少家庭都能够承担得起购买它们费用的开支。而且,这些新出现的一些普通级别安防设备除了自身价格比较低,还安装起来也比较简单,整体成本可以说是不错。但同时,它们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