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如何深度融合塑造新时代人物生活方式

在近日举行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高端服装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精英齐聚一堂,探讨如何通过深度融合来造就未来。他们讨论了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如何协同作战,以助力合肥市成为机械人技术与家当创新中心。

30年积累成长,从小到大

智能制造不仅推动了主动化、柔性化和智能化,更将其集成到生产过程中。而机器人作为高端智能设备的代表,被誉为“工业之冠”。它们替代了传统的人工劳动,是未来的工业发展趋势,也是完成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李少飞,库卡机械人的总裁,在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我们需要机器人?”他回答说:“很多任务场景并不友好,比如风险品生产、化学、兵工等行业,由于劳动力的短缺和培训成本太高,因此把机器人推到了智能制造业的风口浪尖。”

围绕汽车、机械、电子、新材料等领域,工业机械人的需求不断增长,将成为未来智能制造中的关键设备。

1987年12月18日,我国成功研制出第一部国产化的完整机械人——冶钢1号。这标志着我国在工业机械人才础上的技术突破,并且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研发设计、临床应用和零部件配套方面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产业链。在2014年,我国甚至超越世界其他国家,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械市场领跑者。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仍存在差距。现在,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政策支持加大,对于提升我们的整体实力至关重要。新时代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必须从强到更强。

专家们指出,“掌握技巧结果并非易事”,因为科技成果往往被束缚在科研机构,而企业又缺乏专业技能来吸纳这些成果。因此,要解决这个痛点,就要加强产学研用之间的合作,让科技结果能够快速转化为实际力量。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如新应用开发不够成熟,加快行业内先进技巧推广,以及培养专业人员等,都有相关建议提出,如引入优秀集成商,加速重点项目建设,并培养人才网以满足需求。

安徽省也已经开始实施计划,将合肥市打造成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机械人产业基地之一。此举得到了全省范围内众多企业参与,其中包括35家成员企业,他们共同致力于实现这一目标,为合肥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