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装备的2022在工业生产上空飞翔在医疗健康市场融资在应用场景无界 智潮

文 | 老鱼儿

编辑 | 王方玉

智能装备近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很多产品不同的是,并非是因为什么新款发布或者配置升级,而是因为在工业生产、医疗健康等领域成批飞翔,用作监控和拍摄使用,成了正经上了战场的“军工产品”。

但在更多地方,无人机作为一个通用工具,仍在不断探索使用场景,以及探索安全规范化使用的过程中。

2021年,是无人机与资本市场密切接触的一年。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这是其应用变得更加广泛的表现。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国无人机行业融资金额超过百亿元人民币,融资千万元以上的无人机企业超过20家,其中,融资过亿的企业超过10家。

IPO方面,2021年11月22日,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科创板IPO获得受理;2021年9月23日,上交所正式受理了中航无人机的科创板上市申请。

智能装备行业发展离不开政策配合与支持。2016年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曾明确提到:大力开发市场需求大的民用直升机、多用途飞机会、特种飞会以及工业级无人机等。

中国智能装备市场由此突飞猛进。2022年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报告中提到:2021年的智能设备企业达127万家,大量实名登记智能设备约83万台,其运行时间达到千万小时量级。

被各方期待的大型商业航空服务处于爆发前夜。一片蜂拥之下,无人驾驶要起飞了吗?

01

应用场景仍需培育

政策限制下,一些创新项目只能以表演为目的。

时至今日,大多数人的接触最多的是消费级电动汽车,但另一方面,这个领域也有着更加广泛的人群潜力(包含个人出行需求)。但当前这个领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比如充电站网络建设,以及对用户接受度提升教育工作等。

02

扎堆起飛,小心折翼

技术研发与成本控制,是工业级自动驾驶车辆企业要应对关键挑战。

仅百亿级市场规模,对于如此高昂研发投入和复杂技术难题,这样的行业特性决定了自动驾驶车辆公司留给玩家的空间比较有限。大型玩家如宝马、奔驰、高通、大疆等营收规模均已超十亿美元以上,有足够资金进行长期研究投入。而对于小型或初创公司来说,即便拥有先进技术,也难逃面临财务困境。

且由于自动驾驶属于高风险、高投资、高回报可能低、新兴产业,其研发周期通常较长,而且成功率并不稳定。如果一项重大技术突破失败,或许几年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此外,由于法律法规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对于某些关键功能,如自主决策能力,还存在严格审查要求,这也增加了研发成本和复杂度。

03

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从而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数据隐私保护缺失、系统稳定性不足以及软件更新迭代缓慢。在一些情况下,当遇到意外事件时,没有有效管理措施导致信息泄露或系统崩溃,从而影响整体信任度并阻碍业务扩张。此外,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不同地区间相互兼容性的问题也成为常态化运营面临的一个挑战。

04

人才培养亟待重视

因此,为解决这些挑战,我们必须加强对相关专业人才进行培训,并推动形成开放共享平台,以促进整个行业共同向前发展。但目前国内大多数自动驾驶车辆培训均停留在基础技能层面,没有形成深入学习的心得体会,因此无法有效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这就需要通过设立专门课程,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同时结合实际操作,让参与者能够掌握更深层次知识,为实现真正可靠的人工智慧系统做好准备.

文章结束

猜你喜欢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