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将在自然环境下应用智能交通技术针对教育场所经营性娱乐场所等开展噪声污染专项整治

清晨楼上响起的装修声、午休时超市的促销声、深夜窗外回荡的施工声……噪声,这种无形的环境污染,正在危害着居民的心理健康。5月10日,我从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成都市2024年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经正式印发,该方案包括健全制度体系、强化源头管控、开展分类整治、提升监管能力、加大科技研发和落实保障措施六个方面。今年我将持续推动建设“宁静蓉城”,进一步完善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缓解群众关心的突出噪声问题,改善声音环境质量。我将有针对性地对教育场所、经营性娱乐场所和其他地方进行噪声污染专项整治。

根据《方案》,今年我将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持续开展《成都市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立法调研,并进一步健全噪声工作配套管理制度。我还将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并公布全市2024年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录。此外,我还会定期开展声音功能区监测,并公开声音质量状况信息,以确保所有的声音都能被准确记录。

在源头管控方面,我将强化规划控制约束,将新建建筑物用地布局和交通运输线路科学规划。在落实规划环评要求的基础上,从项目环评到竣工环保验收等方面,加强对有限值产品的监督抽查力度。

聚焦分类整治,《方案》明确我将推进社会生活中的声音污染防治,同时加强建筑施工中的声音监管,对于严重扰民区域或点位进行调查和整治。此外,还要建立改装车“黑名单”并加以处理,以及严格工业企业的声音排放标准。

为了提升监管能力,我计划在人口密集或活动频繁区域新安装自动显示设施。在青羊区、高考期间,我们还会开展社会生活及其他领域的声音试点行动。

此外,《方案》还提出要增加科技研发,将技术研究列为绿色发展的一部分。我们计划每年分析一次当前的声音情况,并在各区(市)县进行本区域的情况分析,以实施精准治疗措施。

最后,为保证这些措施能够顺利执行,我们计划定期检查重点内容和重要工作,同时从市级至区(市)县两级财政中投入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科研开发,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提供必要支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