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家电市场如同中兴应用商店内安静的夜背后却藏着激烈的竞争

天猫、京东相继公布了创纪录增长,但众多家电企业和商家的表现显得很安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是双11大促对于家电市场和消费刺激作用衰减,还是家电厂商对双11认同感下降?或者存在不可言说的隐患与问题?

数据显示,此年家电“国补”政策与主要厂商让利,让主销产品价格达到最近5年来“价格谷底”。一批中高端精品家电出货量强劲反弹,主销产品出现阶段性“断货”情况。这表明,即便在不少人眼里看似安静的外表下,双11仍然是一个热闹且强劲的市场。

然而,这并不代表所有企业都能享受到这一景象。一些未获得“国补”资格的经销商已半个月未开张,而大部分行业门槛被推高,不仅要拼产品、服务,还要拼营销执行力、渠道完善性以及精准覆盖目标用户。

最终,只有TOP3或TOP5强大的品牌,以及阿里、京东等平台,以及拼多多和苏宁易购这样的渠道巨头能够从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乡镇市场上的小型经销商则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消费疲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618和双11虽然依旧举行,但已经失去了往年的热度。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厂商还是经销商,都选择了精准投入,而非像以往那样大手笔投入,因此整个市场就显得不那么喧闹。

最后,一些专注于1级能效家电精品的厂 商,在此背景下更受欢迎,他们利用这个机遇抢占了销售额,而那些没有赶上这一趋势的大部分厂商,则在低迷中度过了一段时间。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是两极分化的情况:生意好坏之间差距巨大,使整个市场变得平静而不再喧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