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对当前经济形势及宏观政策成效进行了深入解读,并重点介绍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所采取的新举措,其中“两新”政策成为关注焦点。 在经济形势方面,李超指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持续增多。农业生产形势较好预计今年粮食产量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制造业和服务业生产指数均有所加快,显示经济活力正在恢复。 从需求角度看,“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不断释放消费潜力、拉动投资增长。10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都有所加快,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长11.2%,比上月加快9.6个百分点。市场信心得到提振,经营主体预期有所改善,制造业PMI指数、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都重新回到扩张区间。 在“两新”政策落实方面,截至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推动各方面出台实施细则近300项,拿出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直接安排到项目,同时在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发布112项标准,促进产业向“新”向“绿”发展。 这些政策不仅更好服务了消费需要,推动了家电销售回暖和节能产品销售增长,还助力了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开展工艺更新、数字赋能、绿色转型。同时,“两新”政策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支撑了经济回升向好。 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持续完善法律政策、推动解决问题诉求等。这些措施推动了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积极因素持续增多。制造业民间投资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民营企业进出口实现同比增长,市场消费潜能正在加速释放。 从投资看,前10个月,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1.4%,比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高2.1个百分点,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从外贸看,前10个月,以人民币计价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9.3%;从市场活力看,市场消费潜能正在加速释放,民营经济占比较高的网络零售增长明显加快。 李超表示,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未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加强资金全链条监管,推动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持续优化消费市场环境;持续做好回收循环利用工作;并采取更多务实举措,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积极营造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继续把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归集通报作为落实市场准入制度、破除市场准入壁垒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快破解各类市场准入“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依法依规营造更加公正透明的准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