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台风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95亿元。研究台风活动周期和预警路径对于保障生产生活秩序和农业顺利发展至关重要。无人机技术为台风观测和预警带来了新希望。
2020年8月2日,当第3号台风“森拉克”影响海南时,一架中国自主研发的高空大型气象探测无人机从博鳌机场起飞,完成对“森拉克”外围云系综合气象观测任务。这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对台风探测及预报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首次成功使用高空大型无人机进行海洋、台风综合观测试验,这填补了基于高空大型无人机开展海洋综合观测的空白。无人机在台风预测领域的出色表现得到了业内人的高度认可。
借助无人机,气象人员可以对台风外围云系进行“CT式立体扫描”,实时收集并传送到地面指挥系统中的气压、温度、湿度等数据。而集防灾减灾服务、环境垂直探测、农业生态监测等应用于一体,无人机已经开始实际应用,并逐步打开新的业务场景。
目前,我国已形成集空基、大地基和天基于一体的大气探测体系,这是值得欣慰的一件事。此前,我国多地已积极开展无人机气象观測研究及探索。例如,在陕西省,省气象局已经开展了数百次余架次飞行测试验,并获取了中低空间隔不高于5米的秒级观测数据,以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和培训计划。
除了对抗台风,无人机会对特殊天气如大雾冰雹等也提供帮助。随着技术发展,以无人机会搭载传感器精细化边界层氣象觀測已具备基础,为人类對雾觀測與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与手段。
自2020年4月起,全国家自动化改革正式运行,将终结各站的人工定时观察与守班工作,从而实现全面自动化。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通过物联网传感还是其他先进科技,都不可或缺,为接下来的大気觀測奠定坚实基础。不久后,不同科技将相互配合,为預報暴雨等意外天氣狀況提供支持,如無機船、小型漂浮傳感器與衛星合作共創立體監控網絡。
最終目标是实现精密监控、高效預報以及细腻服务。大规模無機全链條式觀測追求的是這樣一個理想状态,這也是我們氣象工作發展所需,也反映出了我們眾多同事們對未來充滿期待的心情。在有準確氣象數據之下,每個晴朗或陰霽的一天都能變為美好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