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值:水体pH值是衡量其酸碱性的一种指标,通常在6.5到8.5之间。pH值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伤害。例如,pH偏酸会影响鱼类的大肠道功能,而pH偏碱则可能导致藻类过度繁殖。
悬浮物:悬浮物是指在水中无法沉降的颗粒,这些颗粒包括泥沙、植物碎屑等。悬浮物浓度过高会阻挡光照进入水下,对底栖生物有害,同时也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和自净能力。
有机物含量:有机物主要来自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等,它们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氮和磷会促进藻类生长,加剧eutrophication(富营养化)问题。这不仅减少了光照传递距离,还可能导致大规模藻 bloom,引发赤潮,并且通过分解过程释放出臭味。
硬度与软化指数:硬度衡量的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如钙和镁离子的浓度,而软化指数则反映了这些离子的比例变化。在不同地区,适宜的硬度水平各异,但总体来说,不同类型的鱼类都有自己特定的耐受范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可能对它们造成伤害。
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这些微生物可以从人类活动,如排泄、疾病治疗残留药品以及动物粪便中传播到水源当中。如果这些微生物数量超过了安全阈值,将对人群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比如引起疾病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