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在智能家居领域需注重细节锦鲤技术应用为物品带来新活力

在一个智慧家庭产业论坛的展示大厅里,小李(化名)站在一台展示设备前,向同行们抱怨说:“我们刚上市不久,现在一月份的出货量才几百台。”尽管他们最近推出了新产品,这款智能家居产品创新性强、定位明确,但销路依然没有打开。

“我们今年销售目标是30万个。”小李说,他的公司虽然努力,但相比之下,同行老张(化名)的表现更为出色。老张自信地介绍了自己公司生产工艺的优良和品牌定位的精准,而小李最关心的是老张后面的话:“我们的产品已经进入了联想的大型实体店!”这让小李感到非常羡慕。

随着智能家庭技术的兴起,大厂家纷纷布局这一领域,但中小企业也看到了机会,并开始发布各种新品。目前来看,智能家居新产品主要通过电商平台和社会渠道进行销售。但中小企业通常缺乏自己的电商渠道,而且由于成本问题,更难以建立自己的社会渠道。有效方法是像老张那样,与拥有强大渠道的大企业合作。

然而,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竞争激烈的大厂家的夹缝中,要被选择进它们的渠道,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已经成为联想某个地区重要合作伙伴,对联想有较大贡献!”老张得意地说。当然,这需要符合自身利益,比如首先要有足够高的销量,为其带来价值;其次,产品必须经过创新验证。在整个智能家居热潮中的今天,大厂家的创新显得不足。大型企业正在为自己的智能家居业务布局,而对于能丰富其市场的一些活跃合作伙伴来说,他们或许还会考虑。不过,在众多竞争者的压力下,不断创新真的很困难。

随着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智能家居行业变得越来越火爆。大型互联网企业,如微软、乐视、百度,以电视盒子、智能路由器等硬件作为入口,从而对家庭生活进行布局。而传统电器制造商,如海尔,则从电视机到空调,再到热水器等各类电子设备,都在寻找与这些互联网巨头合作,同时也不忘推出自主研发APP操作软件,以构建专门针对智能家居U+模式。

尽管外界表象显示成熟与繁荣背后,却隐藏着创新的短缺。一方面,由互联网巨头提供的一系列硬件如电视盒子和路由器等早已出现过度同质化;另一方面,对传统电器改造后的“智”变形式,如烤箱、空调等,也只是试水阶段,还远未普及开来。这使得中小企业,即便处于行业末端,也发现了突破口——利用细分市场策略,将目光聚焦于特定人群,比如母婴监测或者健康护理服务,因为这些细分市场虽然规模有限,但又具有潜力可观,使得它们成为了中小企业最好的机会所在。而这种策略正好契合了他们灵活且擅长创新的特点,只不过这种策略需要时间去证明其价值,以及耐心去拓宽市场份额。不过对于那些追求快速盈利的大型公司来说,这种方式显然是不适用的,因此成了中、小企业独有的生存之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