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智慧家庭产业论坛的展示大厅里,小李(化名)站在一台展示设备前,向同行们抱怨着:“我们刚上市不久,现在每月的出货量还不到几百台。”尽管他们公司近期推出了针对智能家居市场的一款创新产品,但销路依然不好。
相比之下,小李听到了老张(同为化名)的自信话语:“我们的销售量已经达到了30万个,我们还好。”然而,小李最关心的是老张后面的话:“我们早就进入了联想的大型实体店渠道!”这让小李感到非常羡慕。
随着智能家庭行业的快速发展,大厂家纷纷布局这一领域,而中小企业也看到了机会。现在,智能家居新产品的销售主要通过电商和社会渠道两种方式进行。然而,由于成本限制,中小企业通常没有自己的电商平台,也很难建立起自己的社会销售渠道。因此,他们需要寻求与大企业合作,以获得渠道支持。
这种合作并不容易,因为中小企业需要被大厂家的门槛所接受。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价值,比如较高的销量,并且产品要经过创新审核。在整个智能家居热潮期间,大厂家的资源和市场占有率都极其重要。如果能成为这些大厂家的合作伙伴,即便是中等规模的小公司,也可能获得宝贵的资源和曝光度。
随着物联网技术不断进步,智能家居行业变得更加火热。大型互联网企业,如小米、乐视、百度等,它们先后推出了电视盒子、智能路由器以及其他各种可穿戴设备,这些都是为了打造全方位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而传统电子制造业巨头,如海尔,则从多个角度扩展其业务范围,从电视到空调,再到烤箱,还包括热水器等,一应俱全地构建了一个覆盖广泛的人工智能网络。
尽管外界表面上看似竞争激烈,但对于创新的空间来说,这是一片蓝海。因为许多硬件产品已经出现了高度重复性,而那些针对特定需求设计出来的小众品则存在巨大的潜力。一旦能够找到并满足这些细分市场中的需求,就可能开辟出新的商机。此时,对于那些缺乏足够资金、大品牌影响力的中小企业而言,这正是一个充满机遇但又充满挑战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