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技术变革与物品应用前景

1978年到2018年,两代人的时间,中国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年,中国道路交通信号控制从人工扳动开关到自适应控制,开创了多个“第一”,交通信号控制行业由此发展崛起。

全手工操作

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街上基本以自行车和公交车为主,车流量非常少,交通控制需求低,一些大城市启用的多是手动控制信号灯。大街上在一些主要路口都设有一个岗亭,执勤坐在岗亭里,时刻关注路口的车流量情况,手动控制着开关实行绿灯放行。最早的信号控制机,只能直接对照红绿灯进行简单操作,如何复杂的情况下无法应对,全手工操作成为常态。

自动化控制开启

北京7386工程,被视为中国城市交通自动化控端登场项目。源自1973年的提议,当时王铮部长给吴德市长写信,“要将现代通信技术应用于交通管制和车辆调度上去。”自此中国城市交通自动化开始登陆历史舞台。在全国各主要城市迅速开展研究与建设后,一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成为了推进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7年北京利用引进技术开通了SCOOT系统,而上海则选择了SCATS系统,此后的十年内,这些先进系统相继被深圳、沈阳、南京、广州、天津、大连等城市所采纳。而国内厂商也逐渐展现出自己的研发能力,在这段时间内,他们开发出了包括单点感应控制在内的一系列功能丰富的道路交通信号系统。

2000年的十年间,由于“畅通工程”的推动及各地城市建设指挥中心,加强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此期间,本土企业通过不断创新,不断提升产品性能,使得国产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并且相关标准也逐步完善实施。

互联网数据融入

2010年代之后,由于互联网思维和智能化趋势的影响,再次带来了新的变革。在这一阶段,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兴公司,都开始尝试将互联网数据融入到传统的道路交通管理中,以提高效率和智能程度。这一趋势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于智能交控设备的心智,也促使原有的业务模式进行重新思考,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