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家电市场如同两元店批发市场那般安静的背后

,隐藏着消费降级、竞争激烈和政策变动等复杂因素。尽管天猫和京东公布了“创纪录”的增长,但大部分家电企业保持了平淡无奇的态度。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家电厂商是否对双11的重要性有所怀疑?或者是存在着不可言说的隐患与问题?

据家电圈掌握的信息显示,这年份的双11大促结合了“国补”政策,让利措施,使得主销产品价格跌至历史最低,甚至低于出厂价。而中高端精品家电却迎来了强劲反弹,出现阶段性断货现象。

然而,不少经销商透露,从10月中旬开始,主要品牌主销产品就出现持续性的断货,而这并非个别情况,而是一线市场上普遍现象。显然,在不少家的眼里,这年的双11仍旧是热闹且出货强劲的一场盛会。

随着国补政策实施,一线市场上的家庭用户提前赶在十一期间进行购物,以享受20%国补。不过,有些变化也有亮点,比如1级能效家电产品占比快速提升,一些企业已达到四成以上,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情况。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如竞争激烈、消费疲软以及整体热度下降。许多乡镇经销商由于没有获得国补资格已半个月未开业。此外,大多数经历过618和双11之后,消费者对这些促销活动已经失去兴趣,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商户,都选择精准投入而非大手笔,是以往热闹但效果更佳。

总之,本次双11对于某些优质品牌来说,不过是一场锦上添花;而对于其他品牌,则可能只是一个温和的心跳。在这个两极分化严重的时代,只有少数幸运儿能抢到单卖出动货,而更多人则在市场低迷中苦撑。这也解释了为何整个行业呈现出了平静而不是喧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