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8日,A股迎来三连跌,全市场超200股跌超9%,呈现出一幅震撼人心的图景。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76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688亿元。这一连串的下挫行情,让市场充满了无数的问题和疑惑。
据Wind数据显示,11月14日~11月18日区间内,上证指数跌幅1.08%,深成指跌5.46%,创业板指跌7.72%。这意味着短期内,不仅是投资者受到了冲击,更有可能引起整个市场的波动。
券商分析认为,即便短期内存在一定程度的震荡整固,但内部积极因素仍在累积。随着前瞻性宏观经济数据的一致性修复,这些分子端预期有望回暖。中期来看,虽然估值修复动能趋缓,但逻辑仍然支持震荡上行趋势。
民生证券则提出了一种新的视角,他们认为A场正在从游资风格向常态化回归。这意味着国内经济修复减弱了对政策预期博弈,同时也有助于市场向基本面现实回归。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建议关注金融板块、建筑以及贸易条件优惠带来的红利资产,如公路、铁路、港口和电力等。
华泰证券则更为细致地分析了美元指数走强对近期风险偏好影响,并提出了维持哑铃策略,以寻找红利和成长型股票配置。而方正证券则将重点放在2025年A股核心矛盾——应对国内债务周期,并提出保持乐观的战略建议。
最后,银河证券展望后市,对未来进行了明确阐述,他们相信A股有望震荡上行,并针对科技创新、设备更新消费品主题以及避险属性高的红利板块给出了具体配置建议。
然而,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有一个问题始终悬而未决,那就是何时才能看到这一系列波动结束,以及何时能够重新恢复到稳定的增长轨道?答案似乎还需要时间去揭晓。但对于那些已经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的人来说,无论结果如何,都有一份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只要不断努力,一切都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