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化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制造业,它的波及面广泛,触及了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对自己会成为“主动化”时代的一代人感到担忧,但ABB集团首席执行官史毕福认为这是一种过度担心。他引用波兰尼悖论(Polanyi’s Paradox),说明人类在某些领域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不必担心未来机器会完全取代人类。
史毕福指出,即使人类擅长某项任务,也无法详细教授它。这就像我们不能用言语表达如何写诗或打篮球,我们也无法教会机器这些技能。
基于波兰尼悖论,我们可以推断,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它们将重塑休息行业市场格局,将一些岗位淘汰,同时创造出目前难以想象的新职业。但它们不会完全替代人类。
例如,美联社使用人工智能模板生成大量企业新闻和体育简报,其文笔虽然普通,但达到了合格标准。细究之下,我们发现机器处理的是那些记者避开的心事务,如反复性工作,这给他们更多时间进行深入采访,更好地报道时事。
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些重大突破,如IBM Watson在医疗数据分析方面的成就,让人们产生了忧虑,担心人工智能将超越传统自动化潮流,并可能很快取代需要更多技能和培训的人类任务。
然而,机械目前最擅长的是能够按步骤分解的问题,而有一些任务是人类更擅长、更高效。此外,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自动化提高将改变未来的工作类型,但不会导致结构性的失业问题。
当谈到因为技能提升而消失的某些职业时,只需说它们已经过时,就如“马夫”、“灯夫”这样的职业早已在20世纪末期消亡。但他们很快找到了适应时代变化后的新角色。比如,我82岁的大妈问她的孙子晚年想做什么,他回答说“或者开发软件”,这让她感到困惑不解。
80年代出现电子表格软件后,当时很多人预测批量账本员将要失业。而现实情况是,从1985年的110万上升到2016年的140万,加强了审计从业人员数量。在新的技术环境中,他们寻求更大的价值,这正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在引入自动化后,对于煤矿工人的需求确实大幅减少,而网站设计师的人数则远远超过了煤矿工人口众多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