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化的影响力远不止于制造业,它的波及面广泛,触及了当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人们担心自己将成为“主动化”的代价,但ABB集团首席执行官史毕福认为,这种担忧是多余的。他引用波兰尼悖论,说明人类不必对机器取走工作而感到恐惧。
史毕福强调,即使人类在某些领域非常擅长,但无法将这些技能明确地表达出来,就像我们不能用语言描述如何写诗或运球一样。基于这个悖论,我们可以推断出,尽管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将重塑休息行业市场模式,并消除一些岗位,同时创造出新的工作机会,但它们不会完全替代人类。
例如,美联社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大量企业新闻和体育简报,其文笔虽然普通但质量足以接受。实际上,这些任务通常是记者避开的一部分,让他们有更多时间进行现场采访,从而深入报道时事。
人工智能在医疗数据分析方面取得的成就,如IBM Watson,也引发了公众的担忧,他们担心这会导致更大范围的人类工作被机器取代。但实际上,机器目前最擅长的是能够按照规则分辨和处理信息,而很多任务仍然需要人类特有的技巧和训练。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自动化提高会改变未来工作类型,但不会导致结构性失业。在讨论那些因为技能提升而“消失”的职业时,我们往往只看到职位名称过时,“马夫”、“灯匠”这样的职业早已在20世纪消亡,但他们随后找到了新生的机会。今天,我82岁高龄的母亲询问她的孙子晚年想做什么,他回答可能去开发软件,这让她感到迷惑。
20世纪80年代出现电子表格软件时,有人预测批量账务员将要失业。而现实是,在1985年的110,000份美国会计师职位增加到2016年的140,000份。新技术扩展了会计师工作范围,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技术进步带来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就是激励人们追求更大的效益。
随着自动化水平提升,对传统劳动力如煤矿工人的需求显著减少。在当前美国,与此同时网站设计师数量迅速增长超过了煤矿工人数量。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技术与社会适应过程中的持续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