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助力中小企业在智能家居领域细节决定成败

在一个智慧家庭产业论坛展示大厅的展示台前,小李(化名)叹息着:“上市了好段时间,现在一月出货量也就几百台!”他向同行抱怨,自己的公司虽然才进入智能家居行业不久,但已经推出了创新突出的新产品。尽管定位明确,但销路依然打不开。“我们还好,准备年销售量达30万个。”相比之下,小李的同行老张(同为化名)显得自信满满,他介绍说自己早已进入联想的实体店渠道,这让小李羡慕不已。

随着智能家庭兴起,大厂家先后布局,而灵活的中小企业也看到机会,围绕智能家居发布各种新品。目前来讲,智能家居新产品的销售无非两种:电商跟社会渠道。然而中小企业没有自主成功的电商渠道;同时,由于成本问题,更不可能有自己的社会渠道。有效的方法就是跟上面老张的公司一样,找拥有渠道的大企业合作。这不是件容易的事,面对拥有渠道的大厂家,中小企业还需“被选择”。

“我们可是联想某个地区的重要合作商,对联想有着较大销售额贡献!”老张称。联想也有自己的智能家居业务,不会轻易与“对手”分享渠道,这需要符合自身利益:首先得有销量,可以为其带来价值;其次,产品创新过关。在整个智能家居火热的时候,大厂家的创新匮乏,只要能为其带来价值和创新的产品,就或许能得到支持。

随着物联网发展和智能家居火热,每个厂家的战略布局都不同。大型互联网企业如小米、乐视、百度靠电视盒子、智能路由以及各种可穿戴设备等硬件先后对家庭布局;而苏宁、京东则靠自己的电商平台进军智能家居腹地。而传统家电行业,如海尔,则从多方面拉长战线,不仅寻找合作厂更推出自主APP操作软件构筑专一针对性的U+模式。

尽管表面看似各大品牌竞争激烈,但背后却是创新的短缺。大型互联网企业推出的很多硬件已经出现了同质化,其它领域如传统家的空调和烤箱等尚处试水阶段,在未来普及上还有很远的事情要走。而对于这些细分市场,即便存在潜力,也因为规模较小且难以盈利,被大型制造商所忽视,却成为了中小型制造商追求的一个机遇。此时此刻,无论是作为消费者还是作为生产者,都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个行业正在逐渐形成一个生态系统,每个人都在寻求适合自己位置的地块,并努力在这个不断扩展的人类生活空间里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