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跨境电商的大战中,小米和华为都各自有着自己的优势。小米以其高性价比赢得了大量粉丝,而华为则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渠道合作能力占据了一席之地。
小米的生态链经过3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一套自研、自产、自销的完整体系,其智能家居“全家桶”的价格不超过4万元,这使得它在性价比上显得更加具有竞争力。而华为则试图以路由器为中心,通过打通家电厂家的壁垒,以此进行新一轮的渗透。
尽管如此,华为的视野更广,涉猎广泛,但它的产品价格偏高,这可能会导致消费者望而却步。相反,小米虽然有粉丝当道且用高性价比修身,但它也面临着营销模式困局,尤其是在智能家居领域,它与更新快速的手机市场性质完全不同,而智能家居只是传统家居的一种可替代品。
因此,小米在智能家居营销上照搬手机的饥饿营销策略难免会“水土不服”。例如,小米手环3发布后迅速售罄,让消费者重回春运抢火车票的心酸。这可能会适得其反,失去普通消费者,一说是普通消费者,一说是粉丝次次失望,以粉丝效应铺路的小米可能得不偿失。
然而,无论如何,小米和华为都未能笑到最后,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不仅仅是这些两大巨头,还有阿里、京东、美的、海尔等企业以及资本巨头纷纷赴场,他们将进一步加剧整个行业战火燃烧的情景。
用户体验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小米抓住这一点,大规模布局门店,以体验店方式涉入人们生活。而华为则通过优化产品功能,从技术角度让用户感受到更好的体验。两个公司试图从不同的维度理解用户体验,但最终谁能获得更多用户心中的称赞,却是一个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