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首富公子王思聪显摆的东西少之又少,百吋电视算是其一。
2017 年,王思聪以近 50 万元的高价,购入一台百吋电视,特意发微博炫耀,"100 吋,全球第一台!"
七八年过去,百吋电视的入门款,如今已经大幅降价至六七千元,早已不再是富人专属的奢侈品,逐渐成为主流大众的客厅优选。
最近小半年,京东物流大件配送员成世平和搭档每月都要送装一百台百吋电视," 小半是 B 端商户,大半还是家庭用户 "。
在电视销量大盘滑落的颓势下,备受青睐的百吋电视,还挑起了行业升级的大梁。
2024 年,中国电视出货量创十年新低,滑落至 3596 万台,同比下降了 1.6%。但据奥维云网披露,2024 年百吋电视销量却同比大幅增长 283.3%。
尽管增长凶猛,但百吋电视因其宽达 2.2 米以上,配送安装的流程不够透明化、标准化,槽点和痛点一直居高不下。
京东家电家居黑电品类负责人跃哥对此心知肚明," 我们翻看过京东大尺寸电视的用户差评,发现超过一半都和配送安装有关 "。
可以说,能不能解决百吋电视在配送安装环节的诸多痛点,左右着中国电视行业的未来。
但要说服厂商改变惯性,并非那般容易。
2024 年 6 月,京东物流大件安装运营组负责人国哥和同事曾多次主动上门拜访电视厂商,期望拿到授权,在京东上线百吋电视的送装一体服务。但厂商对于这番提议兴趣寥寥," 原本约定聊一个小时,结果对方十几分钟就不愿意谈了 "。
厂商的迟疑,也在国哥的意料之中," 只有把成本、效率、体验三个指标同时大幅优化,厂家才会认可 "。
把家电作为核心优势品类的京东,迅速出手解题了。
一、痛点:送得慢、易破损,安装收费混乱
对 85 吋还是 100 吋纠结半月之后,90 后的大厂员工七七最后还是下单了 100 吋电视。
七七的新家是位于北京四环外的大平层,光客厅就有 60 多平米," 电视气派一点,才能镇得住场子 "。况且,价格也没超出预算,叠加国补之后,100 吋大电视的最终售价不到 1 万元。
" 我和我老公都是球迷,百吋屏幕里,球员近景近似真小,和现场观赛差不多,氛围特别好 ",七七直呼真香," 以前 65 吋的电视,一周开不了俩小时,现在几乎每天看电视。"
七七等用户电视需求的代际变迁,带动饱和期的中国电视行业迎来新拐点——从数量增长切换为结构升级。
一是高端化崛起。
洛图科技披露,2024 年前三季度,在整体零售量下降的大势下,4000 元及以上价格段的销量同比全线增长,且增幅都在 10% 以上;截至去年 10 月,98 英寸及以上大屏电视的行业均价超过了 1.6 万元。
二是大尺寸勃发。
到了去年 Q3,75 英寸已经成为零售量第一大尺寸,销量份额达到 20.8%,85 英寸的销量同比大幅增长 48.4%;自去年 9 月 25 日国补政策上线以来,百吋及以上大屏电的销量同比大涨了 296.65%。
在用户消费力相对充裕的京东平台,这一趋势的分化更为明显。" 去年 Q1,75 吋以上电视的占比只有 40%,到了 Q4,占比到了 63%",跃哥告诉《财经故事荟》,去年年初,京东电视产品的平均销售尺寸是 54 吋,到了年底已提升至 65 吋。
百吋电视的主要玩家也在变化——七年前,是进口品牌为主,如今,国货弯道超车,成为绝对主力。
从全球市场来看,根据第三方机构 Omdia 披露,2024 年第三季度,海信 100 吋电视全球出货量占比高达 63.4%,稳居第一;而在国内市场,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2024 年,创维百吋电视全渠道销额占比 39.4%,稳居全国第一。
尽管大屏电视的增长红利已成共识,但其增长也面临着层层阻碍。
作为京东家电家居黑电品类负责人,跃哥经常围观评价区,他发现,用户的差评大多源于不满意送货安装。
过去,百吋电视的送货和安装,通常由厂家授权给第三方公司,配送和安装分别由两拨人负责,处于脱节状态," 用户要分别预约,送货和安装起码要两次上门,体验不好 "。
履约时效也太慢。百吋电视由于尺寸过大,因此,在用户下单后,商家还要派遣师傅上门测量勘察电梯尺寸和楼梯空间等,后续再敲定配送和安装方案等。如果电梯和楼道空间过窄,可能还要使用吊机甚至破窗等,
七七亲历了这套繁琐的流程," 从下单到安装,花了两个星期 "。
安装环节收费不透明也导致用户怨声载道。在小红书,吐槽百吋电视乱收费的笔记已经超过 1 万条," 买台百吋电视,本来靠着国补,省了 3000 多块,结果楼梯太窄,搬不进来,上了吊机花了快 1000 块,安装支架 599 元,算下来快 2000 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