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科技观察】小熊电器在营销上补齐了不足,但研发费用缩水的隐忧依旧存在。相比之下,弱化研发对小熊电器的影响可能会更大。10月28日,小熊电器发布了三季度财务报告,营业收入增长16.29%,净利润同比增加27.24%。
产品增长主要来自新兴品类和传统品类,渠道方面京东、天猫等平台增长稳定,而拼多多、抖音等新兴渠道和线下传统渠道增速较快。
营销方面,小熊电器通过创意营销策略,如邀请明星檀健次作为代言人,并将产品融入秋日概念中,以视频形式推广不同场景与美食搭配的产品。这次在“双十一”将与李佳琦合作,市场和股东们对四季度销售数据充满期待。
然而,小熊电器的问题不断,没有如财报显示得那么积极乐观。在产品定位上,小熊电器把核心价值放在年轻一代微需求上,但从官方店铺新品推荐看,大部分仅做局部调整。目前拥有60个产品品类、500个SKU,但平均每个品类近十款产品,只有少数几款销量过千,其余则二三位数。
研究发现,小熊电器在研发上的投入逐年减少,从2021年的5.53亿元销售费用和1.3亿元研发费用到2022年的9238万元研发费占营收比重仅为3.9%,销售费用高达3680万元,是研发费用的4倍,这不是一个积极信号。
此外,小熊电器因质量问题被市场监督管理局点名,多个型号被打上不合格标签,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的投诉九成都是质量问题。虽然第三季度销售数据好,但自2020年以来的小 熊销售一直向下 trend.
作为创意小家电龙头,曾经的小 熊坚持多样化策略并快速成长。但现在,它似乎偏离了注重研发和消费者体验的重心。在面临市场高压竞争时,比如苏泊尔、美的集团、九阳股份等,都对小 熊形成冲击,现在的小 熟急需坚持初心并加强攻坚战以保持优势,不然其核心优势难以维持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