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电器补齐营销短板研发缩水不再现象人物应用市场官方下载最新版本

【蓝科技观察】小熊电器在营销上补齐了不足,但研发的缩水让人忧虑。与此相比,削弱研发可能对小熊电器的影响会更大。

10月28日,小熊电器发布了季度财报数据。第三季度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16.29%,毛利润增长35.8%。

前三季度净利润2.4亿元,同比增长27.24%。

成长主要来自母婴、家居新兴品类和传统壶类、锅煲类等产品。

渠道方面,小熊电器稳定增长,尤其是在京东、天猫等平台,以及拼多多、抖音等新兴渠道和线下传统渠道。

从财报来看,小熊电器确实有积极变化。

营销方面,小熊电器通过创意营销,如邀请明星檀健次代言,并推出秋日概念,将美食与美景融合打造12种秋日味道。

然而,小熊电器的问题不断,没有如报告所示那样乐观。

小熊以独特外观设计和人性化功能著称,但疫情后将产品价值放在年轻一代微需求上。工业设计、多功能给用户优质体验和生活价值,这些成为持续向上的要素。但管理层宣布启动“年轻人喜欢的小家电”全新品牌战略定位。

小熊拥有10个研发团队,每年能推出百款新品,但官方店铺新品推荐显示,大部分仅做局部调整。

目前拥有60个产品品类及500个SKU,但平均每个品类近十款,只有少数达到千销售量。大多款式销量两位数。

快速扩张增加了品类数量,却没有取得之前酸奶机或打蛋器一样拉动销量的效果。

2021年的销售费用为5.53亿元,同比25.66%;研发费用1.3亿,23.42%增幅。在2022年前三季度,大致保持这一趋势:销售费用为3.68亿,是研发费用的四倍,而研发费用仅为9238万元占营收比例只有3.9%。

随着疯狂扩张品类时对质量把控不够,有质量问题被市场监督管理局点名,一些型号被标记“不合格”。第三方投诉平台显示九成投诉是关于质量问题,比如漏水、漏电起火隐患以及售后服务问题等黑猫投诉平台共300余起投诉事件,从2019至今时间跨度较大。此外,其股价自2020年最高165.90人民币跌至63.85人民币超过半壁江山下滑至90亿市值之低已自200亿降至90亿左右,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而面临竞争激烈的行业环境,比如苏泊尔、三星集团、小米科技等公司,都在不断地挑战小熊的地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