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科技观察:小熊电器虽补齐营销短板,但研发缩水引忧。相比之下,弱化研发对其影响可能更大。10月28日,小熊电器公布了三季报财务数据,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16.29%,毛利润增长35.8%。
产品增长主要来源于母婴、家居等新兴品类和壶类、锅煲类等传统品类。渠道方面,小熊电器的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稳定增长,而拼多多、抖音等新兴渠道和线下传统渠道增速相对更快。
在营销上,小熊电器通过创意营销,如邀请檀健次作为代言人,并推出系列海报宣传,将产品与秋日概念融合,通过视频方式推广不同场景和美食搭配的产品,刷了一波存在感。此外,他们将会在“双十一”同李佳琦合作,市场和股东们对小熊四季度销售数据充满希望。
然而,小熊电器问题不断,没有显示得那么积极乐观。在产品定位上,他们把核心价值放在年轻一代的微需求上,以工业设计、多功能给用户带去优质体验和真实可触的生活价值,这些特征成为持续向上的要素。
尽管管理层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从官方店铺的新品推荐看,大多产品仅有局部调整。目前拥有超过60个产品品类、500个SKU,但平均每个品类近十款商品,有些只售两位数。这导致快速扩张并没有取得之前效果。
曾以专注于研发著称的小熊电器近年来,在研发投入方面逐年减少。2021年销售费用为5.53亿元,与2020年的4.23亿增加25.66%;而研发费用为1.3亿元,与2020年的1亿增加23.42%。进入2022年前三季度,其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仅3.9%,远低于2019年的6%左右。而销售费用则是其四倍以上,这不是一个积极信号。
在疯狂扩张时,对质量控制没有做到稳扎稳打,不断出现质量问题被市场监督管理局点名,被打上不合格标签。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关于小熊电器的问题九成都是质量问题,其中包括漏水、漏电起火隐患,以及维修依旧发生故障等问题。
虽然第三季度销售数据好,但从2020开始,小熊销售一直向下。一路走来,从200亿市值跌至不足90亿,是投资人难以接受的情况。此刻的小熊似乎有些着急,一方面是股价回升困难,一方面是在竞争中优势逐渐弱化。如果坚持初心打好攻坚战,还能保持优势未知。但若继续这样下去,那么谁也无法预测结果了。(图片: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