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数据驱动董明珠赌雷军格力芯片需成功

缺芯少魂,是中国信息产业的一个痛。尽管这些年来,中国在芯片上取得了进步,但整体上来看,还是严重依赖美国。中兴通讯事件之后,国内掀起了一股造芯热。然而,这种“冲动型”造芯,究竟有多少是实干派呢?这是一个疑问。

12月2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中国企业领袖峰会上说:别人做芯片股价飙升,我一讲做芯片股价(格力电器)就跌了,因为我是真做。董明珠说这话,显然是有弦外之音:一些企业并不是真心做芯片,而是借着这个概念炒作股价,是一种逐利行为。

我们知道,造芯片不是一句话这么简单,它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和投入,还要承受慢成效和低成功率的风险。一般来说,只有极少数企业愿意投入巨资去真正地造芯片,大部分都是利用这个概念,把股票价格搞得高高的,然后从中获得回报。资本通常追求的是短期回报,不惜一切代价套利走人。

我们也知道,有些国产晶圆厂较为成功,如海思。但不为人知的是,那些成功背后付出的代价可是巨大的,比如华为对海思的15年的默默投资,以及数百亿元的资金投入。这对于一般企业和资本来说是不可能接受的事情。而小米曾经也有过对抗全球供应链的一番尝试,不过现在似乎没有更多声音,这也表明造(chip)真的很难。

早期,当时很多人都不相信华为能在移动通信领域发展起来,只有极少数支持者。但经过十多年的坚持与努力,现在华为已经在移动通信领域大放异彩,其旗舰手机几乎都使用自己研发生产的海思处理器,并获得了广泛好评今年发布的麒麟980处理器创下6项世界第一,被认为是在移动通信行业内的地标性产品。

华为能够如此顺利地完成这一转变,与其强大的研发能力以及对人才培养的大量投资有关。此外,他们还拥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耐心等待战略,即使面临市场上的波折也不轻易放弃。在谈到董明珠关于格力电器造chip的问题,她所持有的态度与华为是一致的,即不玩弄于无形之间,而是真金白银地投入到实际操作中去。她甚至说宁愿少活10岁,也要把chip制作好。

虽然这样的决断遭到了来自股东们以及部分反对者的压力,但是董明珠坚信自己的决定,对于她而言,这就是个人的选择和责任。而为了确保chip制造项目能够顺利进行,无论如何都不会让步。她透露,在此之前,从资本市场筹集了50亿元,现在分红已经超过400亿元显示出公司财务状况良好。在她的构想里,以目前的情况看来,她赢得了与雷军的小米之间那场著名10亿美元赌注比赛只是迈出了重要一步以后的目标更远大,那就是2023年前将营收推至6000亿,为此她计划再次砸下500亿用于扩大自身业务范围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文/徐上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