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通俗讲是什么?今年双11家电市场的安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家电厂商们在这场大促中到底在想什么,又在做什么?天猫、京东相继公布的成绩单虽未透露具体数字,但表现为“创纪录”的增长。然而,家电企业和商家的动态却显得格外安静。这是否意味着双11对家电市场和消费者的刺激作用逐渐衰减,或者是厂商对于双11价值认同感下降了?
信息显示今年家电双11大促,国补政策与主要厂商的让利策略共同作用,让主销产品价格达到最近五年以来的“谷底”,包括空调、冰箱、电视机等。同时,一些中高端精品家电出货量出现强劲反弹。多位企业和经销商透露,从10月中旬开始,大批1级能效爆款及精品家电出现持续性断货。
尽管如此,不少厂商仍然认为今年双11家庭市场热闹且销售强劲,尤其是在国补政策推行后,一线家庭加速提前消费。在众多品牌面临转型压力时,有些取得了量增利增的业绩,而1级能效产品占比迅速提升。
不过,这并不代表所有企业都享受了这一盛况。竞争激烈不仅要拼产品服务,还需拼营销执行力和渠道完善性。而且热销品类从传统大家电转向清洁生活用品,同时竞争手段也没有创新,只是依赖于联手国家补贴一路降价让利,以此抢夺用户。
因此,在这场混战中获胜者并不多,其中集中的是各品类TOP3或TOP5的企业以及阿里、京东等平台。此外,没有获得国补资格的小型经销商已经半个月未开张。
那么为什么今年双11家电市场看起来不如往常呢?一方面,是因为整体消费疲软,上半年的618下半年的双11都失去了往日氛围。在疲软的情况下,无论是企业还是商户,都选择精准投入而非大手笔。但另一方面,也有更深层次原因,比如国补政策引发的一系列变化,使得整个行业焦点聚焦于1级能效商品,因此对促销活动关注度自然减弱。
最终,我们发现这个行业两极分化严重,有些赢得订单的大部分生意惨淡,而整个市场呈现出平静之景,不再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