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芯片危机:英特尔的经济困境与台积电的技术霸权
在过去几年中,美国政府对国内是否仍能掌握尖端芯片制造能力感到极度焦虑。媒体上充斥着关于美国在芯片制造领域落后于其他国家以及失去生产高端芯片能力的报道。这一焦虑源于与中国竞争的地缘政治担忧,以及似乎美方真的失去了生产芯片的主导地位。
D2D咨询创始人Jonathan Goldberg认为,这个问题主要是经济问题而非技术问题。即便英特尔拥有生产尖端芯片所需的技术和设备,但由于成本不具备盈利性,他们无法有效地生产18A或3nm级别的晶圆。
目前,美国面临最严峻的问题是,如果因为军事冲突而无法自主生产高端芯片,而台积电停止为美国提供晶圆供应,将直接威胁到经济安全,造成巨大的破坏。此时,英特尔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自主生产能力?如果政府愿意投入足够资金,就可以迅速恢复产量。但在恢复初期,其良品率将非常低,只要政府能够承担这一损失,并以固定的价格购买只有5%-10%良品率的晶圆,就可以给予英特尔“喘息”的机会,以此进行工艺优化。
半导体行业中的产量解决了许多问题,只要能够承受大规模不良晶圆产生的大费用的成本,就能获得足够经验来优化工艺,从而提高良品率。
台积电崛起背后的故事是,它错过了移动市场机遇,使其成为了手机代工厂首选,这推动了其产量的大幅增长。完成资本及技术原始积累后,台积电迭代速度远超其他厂商。
除了直接补贴外,还有一个常被忽视因素,那就是新台币带来的间接补贴。新台币虽然表面上自由浮动,但实际上似乎一直与美元挂钩。通过强大的货币管理政策保持竞争力,即使美元大幅升值,也意味着新台币购买力的下降,如《经济学人》的“巨无霸指数”所示。在过去二十年里,新台币相对于美元购买力一直稳步下降,这正是台积电崛起时期,该贬值始于亚洲金融危机并随时间加剧,为台積電提供了一笔巨大的、间接补贴,让他们可以支付具有竞争力的员工薪资但远低于美国同行水平,同时以美元计价销售产品从中获益最大化。
了解如何让公司取得成功至关重要,因为管理层将货币优势投入人才团队建设中,而不是浪费在无关核心业务的一些收购上。这引发了一个问题:面对如今的情况,有哪种方法可供其他厂商学习?
尽管知道这点影响,但美国政府一直未采取任何行动干预参与该行业竞争需要外部资金支持,对于英特尔来说,让政府出手干预显得尤为重要。而三星则选择把这些意外之财用于其他地方,如内存业务,其短期内可能需要更多财团支持。而韩国财团对于扶持晶圆厂兴趣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因为现阶段内存业务对整个三星集团来说更为重要,因此可能会决定专注于内存业务。
总之,无论是在英特尔还是三星,都需要来自外界支持才能继续参与这场激烈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