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年里,美国政府对其国内是否仍能保持尖端芯片制造能力的担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媒体上充斥着关于美国在芯片领域落后于他国以及失去生产尖端芯片能力的报道,这种焦虑既源自与中国竞争的地缘政治考量,也体现了美国似乎真的面临了生产高科技产品的困难。
D2D咨询创始人Jonathan Goldberg认为,目前英特尔虽然拥有生产尖端芯片所需技术,但由于经济因素而未能实现盈利。这表明,即使技术手段已经掌握,只要不考虑成本问题,就无法保证高科技产品的商业化。
当前最严峻的问题是,如果发生军事冲突导致供应链中断,同时台积电停止为美国提供半导体制品,将对整个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此时,如果英特尔能够获得足够资金支持,它将能够迅速恢复自主生产能力。尽管初期良品率可能极低,但政府通过固定价格购买一定比例良品率的晶圆,可以给予英特尔“喘息”的时间,以此进行工艺优化。
半导体行业之所以重视产量,其核心在于可以承受大量不良晶圆带来的成本,从而获取经验以提升工艺质量。在移动市场机遇被错过之后,台积电成为了手机制造商首选代工厂,使得其产量大幅增加。而完成资本及技术原始积累后,台积电展现出迭代速度超越其他厂商。
除了直接补贴,台湾新币(NT)也间接促进了台积电崛起。新币长期与美元挂钩,使得其购买力下降,为台积电提供了一笔巨大的、间接补贴。员工可以以具备竞争力的薪资工作,但实际上远低于美国同行水平,而营收以美元计价。但是,这种折扣已持续数十年,用来打造庞大的人才团队,是管理层智慧的一部分。
了解如何让公司取得成功至关重要,对付如今强势一方——台積電——其他厂商必须找到新的策略。此外,虽然美方意识到货币政策对于竞争力的影响但并没有采取行动干预。因此,让外部资金支持成为必需,并且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政府通过补贴方式帮助英特尔生存下去。而韩国三星则选择把这种优势用于内存业务发展,而非晶圆制造领域,因为内存业务对整个人口来说更为重要和可见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