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年里,美国政府对本土是否仍能保持尖端芯片制造能力的担忧达到了顶峰。媒体上充斥着美国在芯片制造领域落后于他国以及失去生产尖端芯片能力的报道。这种焦虑既源自与中国竞争的地缘政治担忧,也是因为美国似乎真的失去了生产芯片的核心竞争力。
D2D咨询创始人Jonathan Goldberg认为,这一问题主要是经济问题而非技术挑战。即便英特尔拥有生产尖端芯片所需的先进设备并积累了深厚的行业知识,它们却无法以盈利为目的进行18A和3nm级别芯片的生产。
目前,美国面临最严峻的问题是,如果发生军事冲突导致自主生产尖端芯片无望,同时台积电停止为美国提供服务,那么这一情况将直接威胁到经济稳定,造成巨大的破坏。
如果英特尔能够获得足够资金支持,它可以迅速恢复生产流程。在恢复初期阶段,由于良品率极低,政府购买仅有5%-10%良品率晶圆,并且承担相应成本,就能给予英特尔“喘息”的机会,以此优化工艺提高良品率。
半导体产业中产量至关重要,只要承受不良晶圆的大量成本,就能获得必要经验来优化工艺提升质量。
台积电崛起背后的故事表明,英特尔错过了移动市场机遇,使得台积电成为了手机代工厂首选,这促使其产量大幅增长。而资本及技术原始积累完成后,台积电迭代速度远超其他同行。此外,还有两个因素推动了台積電之崛起:政府直接补贴,以及新台币带来的间接补贴,即货币管理政策维护竞争力的结果。
新台币虽然表面自由浮动,但实际上与美元挂钩,如Brad Setser所研究,该汇率下降导致新台币购买力持续下降,这正值台積電崛起时期。这笔间接补贴让他们支付员工具有竞争力的薪水,却远低于同行,因此提供了一种强劲人才团队建设策略,而不是浪费在无关业务上的收购上。
对于如何应对这样的局面,一些声音呼吁美方通过补贴方式“拯救”英特尔,而三星则选择把这笔意外之财投入其他领域,从短期看可能需要更多财团支持,但由于内存业务对三星集团更为重要,因此晶圆厂可能会成为牺牲的一环。显然,无论是英特尔还是三星,都需要外界支持才能继续参与这场激烈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