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IC CHINA2024)在北京召开,我作为发言人,在开幕式暨主旨论坛上分享了我的见解,题为《推进开源RISC-V 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
我指出,当前的信息技术领域正处于新一代关键应用深入发展的时期,开源不仅限于软件领域,还扩展到了如RISC-V这样的硬件领域。RISC-V架构为全球芯片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与全球开发者共同努力,为其贡献了大量力量。现在,我国已经成为开放性RISC-V生态系统的重要参与者,同时也促进了全球开放原创事业的繁荣。
我进一步强调,集成电路行业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基础。在过去,我们将集成电路产业链分为四个环节: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以及下游应用。我提倡采用系统思维来发展这一行业,每个环节都是相互关联且不可或缺。
随着开源RISC-V技术的兴起,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健全并加强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手段。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定制处理器架构DSA,这种架构面向特定领域,以更好地满足需求。这需要结合硬件和软件技术,如高效算法、高效存储带宽利用,以及精简计算精度,并采用针对特定领域的编程语言DSL。此外,与针对特定领域语言DSL(如OpenGL或TensorFlow)的结合也是可能实现的一种方式。
此外,开源RISC-V还推动了SoC向Chiplet趋势转变。传统SoC通过单一芯片整合多功能元件,但这往往伴随着长时间开发周期、高成本以及不同模块必须使用相同纳米制程的问题。而Chiplet则将复杂功能分解为多个具有单一功能裸芯片,然后这些来自不同工艺节点但具备单一功能裸芯片可以组装形成一个完整芯片。这一种方法实现异质集成,为设计带来了灵活性与可扩展性,同时提升产品性能。
最后,我重申基础软件在集成电路产业中的至关重要作用,它们影响着“设计”及“下游应用”两个环节。我指出,一般CPU架构都需要依赖于基础软件,而RISC-V提供给我们的扩展指令集更加紧密地联系到基础软件支持。在设计阶段,它们帮助自定义扩展指令;而在下游应用中,则支撑相关操作系统及专用硬件模块之间协同工作。
总之,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催生新型生产力模式,加速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新大规模市场优势、新人才优势的大力运用,我认为应该积极支持基于开放原创理念的事业,并主动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与治理体系建设,为促进世界范围内各类高质量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做出贡献,同时确保我们的智慧和力量能够有效地服务于这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