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裂解炉集中火力,外资引领技术光芒
裂解炉的大型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目前,200kt/a级别的裂解炉正在逐步推广,而随着乙烯装置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大型化需求依然旺盛。因此,大型化无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乙烯工业中,裂解炉不仅是核心设备,而且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1941年第一个管式裂解炉在美国巴图鲁日投产以来,世界各地的开发商们不断对此进行改造和创新,从而开发出自己的专有技术,为全球的裂解技术发展贡献了宝贵经验。
由于工艺复杂性质,全世界商业化使用的专利主要掌握在少数几个公司手中,如美国Lummus、S&W、KBR、德国Linde、法国Technip以及中国石化等。每家公司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产品,比如SRT型、高温微波毫秒作用类型(USC)等。
国内市场上,由于业务不同,可以将企业分为技术提供者和制造商两类。而由于生产工艺复杂且需要高昂资金支持,因此主要由美国Lummus公司、S&W公司、KBR公司、中石化等几家企业掌握关键技术。而制造方面则包括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
截至目前,这一行业内虽然企业数量有限,但占据市场份额的是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中石 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他几家领先企业。这一点得到了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2022-2027年中国裂解炉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所表明的事实,其中这些顶尖企业占据了国内市场90%以上。
分析师指出,经过多年的磨砺与突破,当前现有的科技水平已经相当成熟,并且未来这一领域将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展开:首先是规模提升,即200kt/a级别已经开始普及;其次是绿色环保理念,其应用低NOX燃烧系统,更高选择性科技以减少污染;再次是智能控制系统,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此三点正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