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及强基工程的大力推动下,机器人成为了衡量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机器人的应用解决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不仅促进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如人工智能、图象识别等领域的快速增长。大力发展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有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质量和效率,对于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赛迪顾问通过深入分析全球及中国的机器人行业现状、技术水平、趋势、投资热点与机会指出,工业机器人已进入成熟期,而服务机器人仍处于初期阶段;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市场,并有望成为服务机器人的蓝海。核心零部件企业、协作型机器人企业以及重视软件和算法的服务机器人企业将获得更多投资机会。然而,产业发展需要突破关键零部件技术瓶颈,加大品牌影响力,并提升产业软实力。
新兴行业中,如烟草、医药家电等不断深化对高精度智能化设备需求。此外,由于环保问题日益凸显,如塑料橡胶等高污染行业也将利用自动化生产降低环境影响。而在技术层面,国内企业正在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来提高产品质量并满足市场需求。
尽管如此,在实现全面自主可控方面还有挑战存在。一是核心零部件技术瓶颈,一是本体制造能力仍需加强,一是系统集成领域还需完善,以及在应用上不同行业对不同类型的需求差异较大。这要求各环节之间紧密合作,以实现国产替代策略,同时注重研发创新,为未来更大的市场潜能做好准备。